- 注册时间
- 2012-7-18
- 最后登录
- 2015-3-22
- 阅读权限
- 90
- 积分
- 7413
- 精华
- 5
- 帖子
- 2587
 
|
■王传涛(教师)
21日,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,造成局地积水成了“汪洋”。但记者获悉,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。无论下多么大的雨,在这个城池上,都会雨过地皮湿,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,地面只略显潮湿,而秘密就是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。距今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,目前仍在团城“服役”。(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02版)
逢暴雨便涝,已经成了我国许多现代化摩登城市的梦魇。许多一线、二线城市,都曾在一夜之间成为威尼斯,北京,并没有因为其是首都而“免俗”。在过去的一两年中,北京也是多次一夜之间变身“水城”。然而,似乎只有这一次,在“61年最强暴雨”、“已致37人死亡”、“无数辆汽车被淹”、“外国人在积水中游泳”等字眼的冲击下,我们才开始反思北京的“城市良心”。
然而,在“看海”和“众志成城”的北京,有一个地方却因为没有任何积水而异常引人注目。这就是北海团城。暴雨过后,北海团城就像北京的一处世外桃源,没有积水,令团城之外的市民羡慕嫉妒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团城大院中没有一处排水明沟,而无论雨下多大,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。人们在感慨北京排水系统之差的同时,也惊讶于明代团城排水系统的先进与发达。
对这次暴雨,我们首先看到了“61年来最强暴雨”。这能成为北京被淹的充分理由吗?近年来,“N年一遇”成为最受气象部门和城建部门欢迎的“临时工”。“N年一遇”,暗指暴雨是一场天灾,可是,当“N年一遇”听到耳朵起茧子的时候,老百姓早已不在乎是不是“N年一遇”了。显然,“N年一遇”不是借口,天灾也不是城市成为海洋的全部理由。如果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足够发达,再彪悍的“N年一遇”,也会迎刃而解。
除了明代团城外,还有两个地方,对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构成了讽刺。一个是青岛,一个是赣州。据了解,青岛市老城区无论下多大的雨,都不会出现积水情况,其排水系统目前仍然是中国最好的,而这最好的排水系统却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。在赣州,仍然用着宋代遗留下来的排水系统,一方面能够证明人家文物古迹保护得好;另一方面,全城老百姓对于暴雨来袭时的泰然与自信,也足以令一些大城市汗颜——赣州排水沟的坡度是现代下水道的4倍。
雨果曾说,“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”。在当下而言,“城市的良心”并非无处可寻,只是我们不想寻找不想学习罢了。北海团城无积水的现象,与青岛和赣州等地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标杆。我们应该从外国人和老祖宗的城市建设中学会一些基本的常识——城市建设,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高楼大厦,不是柏油路和立交桥,不是CBD和步行街,而是建设一套发达的排水系统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