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旦医生逐渐从群体变为单打独斗,为其设计的移动产品将迎来价值爆发。
文 | 曲琳
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270万的急诊室女超人于莺在2013年6月突然宣布,从协和医院离职,变身为一名自由医生;最新的消息是她已成为美中宜和医疗集团综合门诊中心CEO。不明真相者难免产生疑问:难道医生也能单飞?
在她之前,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于2012年单飞成功,开始在和睦家与上海沃德医疗自由执医。他一直在筹划创办一个类似于医生经纪人平台的“医生集团”,把自由医生联合起来,共同行医。
医生单飞,不仅是话题也是趋势。2009年卫生部下发《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一个医生可以同时选择三个执业点,以北京为例,2014年初重新鼓励“探索医生自主创业,允许在职医生开办私人诊所”,已有超过1000名医生办理了多点执业手续。实际上,全球90%的国家都已大面积推行医生自由执业,且这些国家50%的诊所均为私人诊所,大范围聘请自由医生签约行医。
而我们关注的是,医生单打独斗之后,提供给医生群体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将被激活:一方面,医院将成为一个可进行手术等深度治疗的场所,空中诊疗、医患沟通等环节将有望在手机上实现;另一方面,一旦医生摆脱了医院的束缚,同行之间也需要更多的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。
中国目前共有260万注册医生,这是一个拥有极大话语权的垂直群体。在人们逐渐对健康手环呈现审美疲劳的今天,不得不承认,医疗领域最大的驱动力来自医生。他们的参与,将使很多医疗与健康产品的价值持续发酵。
案例
求医与长期医患交流
春雨
从简单的自诊和问诊,过渡到5.0版本的“空中医院”,类似于一个提供给医生的淘宝网。支持医生销售自己的系列产品,如化验单解读、加号服务、为用户制定的个性化健康方案等,也可通过图片、视频等多元化方式提供问诊服务,甚至让用户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。目前累计有2200万用户,超过20000名来自全国二甲、三甲医院执业医生。
ZocDoc
在2014年6月的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1.526亿美元,估值为16亿美元。但它并非是典型的“空中医院”模式,而更像是一个提供就近预约医生功能的O2O服务商。它拥有一份全美在线医生名册,医生要想加入ZocDoc需要交纳费用。
5U家庭医生
引入私人家庭医生概念,采取付费模式。每个用户通过邀请成为注册会员后,都会签约一位正规医院的在职医生作为专属家庭医生,为自己提供健康管理、健康咨询与预约就医等一站式服务。
邻家医生
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未来将推出的App进行特定病患的术前方案制定与术后沟通活动,但不负责对疾病的诊断。组织了专业的明星专科医师团队,目前主要提供针对静脉曲张、疝气等症状的专科服务。
好大夫在线
创立于2006年,拥有国内较完善的医院、医生信息查询中心,可进行医患咨询、门诊预约等服务。
医生间的社交与协作
Doximity
估值为6.5亿美元,目标是成为医生圈子里的LinkedIn。拥有一套加密的电子传真系统,可以把有关病人病历的传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,发送到医生的移动设备上。
卓健科技
拥有两个版本:医生版,已经为30余家医院提供了定制化协作工具,相当于医院的“朋友圈”,可让医院医护人员通过手机协同办公,以浙江大学第一医院为例,其拥有的有4800位医护人员中,已有3400位安装了卓健的产品;用户版,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,实现智能导诊和健康指导。
QuantiaMD
同样希望成为医生的LinkedIn,而且允许任何人制作并在审核后发布医疗短视频。这个功能背后的理念是让医学院的毕业生、执业医生通过具体的医疗案例、临床案例提高诊断能力。
工具类
用药助手
为丁香园旗下产品,相当于一本移动“药典”,目前安装量2000余万。丁香园创办于2000年,是一家医学垂直领域的媒体与学术平台,拥有注册医生用户200余万名,其中有120余万名医生完成了身份验证。
杏树林
其产品为“病历夹”、“医口袋”等App。病历夹可帮助医生用智能手机快速方便地记录、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,医口袋则包含临床指南、药典、检验手册、医学量表等工具。
Augmedix
Google Glass平台上的应用开发商,能够让医生在解放双手的情况下查看病人的电子病历、药物说明等信息,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,甚至可使用Google Glass在手术或诊断的过程中拍摄照片和录像。
自白
医生在平台上开自己的诊所,我们负责基建和导流
张锐:春雨天下创始人兼CEO
由执业和多点执业已经开始了,政策非常鼓励,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。全球都有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,中国是比较严重的。城镇人口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1.5 位,农村是0.47位,再加上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,必须释放医生的生产力。而方法之一就是将这个群体的职业限制解除,让其流动起来,变得市场化。
中国民营医院和公立数量目前达到了1∶1,相当于有了舞台,还缺少演员。但自由执业需要经历几个坎儿,一方面是医生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体系,另外他们走出来也很难找到患者。有营销天分的医生很少,即使加入民营医院,后者自身的推广也严重受制于百度。
所以春雨推出的空中医院是一个营销平台。我们现在有2200万用户,能够帮医生寻找更多病人。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医生智力的淘宝,当然是否有可能成为天猫形式还有待商榷。医生在上面开自己的儿科诊所,我们来做基建工作,给医生导流量。
再往后发展,线上可以完成很多事情,我认为医生与患者“线上沟通,线下开刀”的模式会是主流。当然,线上很难完全替代线下,但是它可以降低线下就医的压力。在逐步信息化之后,至少你去一趟医院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以前会不一样。
我一直认为医疗领域是有天然的O2O属性的,所谓的“诊疗”,“诊”的元素可以放到线上,“疗”放到线下。以前医疗行业不谈O2O是因为医疗体系发育不成熟。春雨的基因是一家科技公司,目标是用机器的方法取代人工智能,解决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,如上所述都是我们作为科技公司能够实现的手段。这个产业的一些东西正在被颠覆。我相信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,产业链和资本会朝一个效率更高、成本更小的方向流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