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注册时间
- 2012-7-18
- 最后登录
- 2015-3-22
- 阅读权限
- 90
- 积分
- 7413
- 精华
- 5
- 帖子
- 2587
 
|
噫乎,馆、茶、厨三娘施礼,且听她娓娓道来。琴、筝、笛五音开宴,应细品袅袅和风。茶漱清口、好向席间寻真味。举案齐眉、当去盘底觅芳踪……(摘自《中华和味馆·郑州食珍堂赋》)
三娘是谁?答曰:身着汉服的馆主、厨娘、茶娘,也就是每个馆内除厨师外的三名服务人员。
馆主出迎、厨娘问候、茶娘挑帘,这便是源自宋代的“三娘侍宴”。三娘们不仅要负责开车门、遮阳、遮雨、导引、抬菜等迎宾服务,还要负责呈水、热巾、拂尘等小憩服务,实则是现代酒店管理学中的细节践行,也可以解释为中国古典的贴身管家服务。
87版《红楼梦》看过吧?剧中涉及家宴场景时,经常出现一个饭前漱口的镜头,这就是“清口茶”。所谓茶漱清口、好向席间寻真味也。时光穿越到今天,这个镜头,如今被当做茶娘的一项特色服务,被复制在食珍堂。当然,你也可以在开席前,一边欣赏茶娘的茶艺表演,一边体会茶的曼妙,感悟中国茶文化的魅力。
丝竹之调
见证礼乐之邦
更须表:轻歌曼舞婆娑影、觥筹交错蜡灯红、四五配膳精华出、鼎鼐调谐食珍生。(摘自《中华和味馆·郑州食珍堂赋》)
《礼记·礼运》说:“夫礼之初,始于饮食。”可见,很早以前,我们的祖先在饮食上就崇尚,打造了丰富多彩、独树一帜的中国餐饮文化。
比如,宴席与礼乐,从来不可分割。宴席的演艺,要有柏板,讲究的是十串一行;要有琵琶,要有箜篌,要有箫、笙、埙……中国餐饮曾经丰富、辉煌的礼乐文化,如今,尽可以从食珍堂组建的、由66位演艺精英组成的“华夏艺术团”的解读中找到:
每天定时举办堂前迎宾大典:侍者出列,钟鼓齐鸣,当馆花旦领颂《中华和味馆·郑州食珍堂赋》。
宴席间,听伯牙与子期知音相惜,那是古曲《高山流水》;品青山绿水,自得其乐的欢悦,那是古曲《渔樵问答》;听虞姬与霸王互诉衷情,那是埙曲《楚歌》;还有……真是帷帐处处红袖影,席前袅袅浅吟声。
“此情此景,让我直接穿越了。我真的以为自己身处大唐,在某位官家做客呢。这顿饭,不仅让我感到享受,还于无声处给我补了一堂中国文化课。”一曲《霓裳羽衣》唱毕,同行的读者阳阳(网名)竟一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豫菜精神
五味调和、质味适中
须知能和则利、偏则有伤,鼎烹三群、调谐五味,无时有、有时无,达时乃论火候,只说小味求和、大味是淡。(摘自《中华和味馆·郑州食珍堂味之和馆赋》)
食珍堂有先秦菜、唐宋菜、明清菜、近现代菜等菜品形式,还有全面展示中原风物的八珍宴,接风洗尘、折柳相送的鹿鸣宴,荣升、乔迁的烧尾宴,商务交际的中和宴,健康清和的全素宴,甚至应时应景推出的争春宴、避暑宴、秋声宴、冬雪宴等。
但所有菜式都是以豫菜为蓝本。“豫菜”,被誉为“中国菜系之母”,源于夏商,盛于北宋,是华夏饮食文化的起源。至北宋汴梁达到鼎盛时期,中国各大菜系都曾因豫菜的浸润而壮大、发展,而豫菜也因各大菜系的融入有了更强的容纳性。可以说,上至宫廷谱录,下及民间风味小吃,都能找到豫菜的影子。“五味调和、质味适中”,这不但是衡量豫菜的标尺,也是中国烹饪的特点,更是美食的最高境界。
“而中华和味馆·郑州食珍堂,正是要在继承传统豫菜的基础上,做主打豫菜的高端文化品牌酒店。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豫菜,支持豫菜的振兴与发展。”食珍堂常务副总经理赵红英说。 |
|